人们只知第一件事,或是叫只是感知到生存,对第二件事置若罔闻,不顾其可。 即便对第一件事,也只是紧张而毫无办法。 毫无办法可以理解,过于紧张也是常态,但这常态其实未免太不正常了。 我们紧张,紧张于一些无关我们生存的琐事。而对于我们生活或生存价值极其重要的事,却无可无不可。 除了紧张焦虑心态或情...
回答于 2024-05-30 20:46
每天,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事,每个人都有评论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客观评价的能力和水平,更不是每个人都有从容应对的能力。 所以,很多事都在错,以世俗的必错法则在错。而更有错的人加上自己错误的思想将其传播、放大、扩散,于是世间几无对事,一切皆错,这些错的事,都没有什么事。 但这些事却让我们难受。 众生...
回答于 2024-05-30 20:45
转变就在一念之间。 但如果讲术不讲道,讲法不讲理,讲思不讲行。 那么,没有客观存在作为支撑,没有精神世界的笃定,那么一到事上,仍然无以乐观。 因此,需抛开对错,分清价值,抓住大事,放手行动。 则乐观,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信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答于 2024-05-30 20:43
不想感谢上天也没关系,就把自己的偶然归功于自己偷天窃运好了。上天有可能是毫不关心,但是你真的觉得自己有能力让偶然的成功发生那么多次吗? 我觉得偶然性不是虚无的,偶然将人的目光导向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是注视着自己的狂妄的理性,或是追求某种虚妄的希望。偶然揭示的是生命的意义,无法解释,唯有共情。难道有...
回答于 2024-05-30 20:41
如果认真学习,是会意识到客观世界瞬息万变,人类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无知。凡是根据自己区区几十年的极为有限的学习和实践,就自己代替上帝判定未来的绝望…都是对自己的判断力和智慧自大到了极致…[偷笑]事实上,啥也不干,都可能躺赢…至少比自己把自己判死刑好多了。
回答于 2024-05-30 20:39
实际上呢,这种立场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而是实事求是。当判断的信度大于个人喜恶所能扭转的程度,你这个时候的态度叫做“实事求是”。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喜欢,它估计也是这样发生,你喜欢,它估计也是这样发生。你自己意识到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不影响这个事情的实际走向的时候,如果你不嫌僭越和夸张,这种态度勉强可...
回答于 2024-05-30 20:37
或许是因为太过年轻,年轻的我很幸运能看到这些话语,有些却又难以完全参透,有些则在当时的认可后又在实践道路上反复反思。
回答于 2024-05-30 20:36
身体和精神第一次没有被完全打倒(或许正因为没有完全被打倒,不那么稚嫩的心其实是一份礼物,让被磨砺的人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去体验不同维度的世界),那么这第二次似乎也没有理由放弃,它能带来的痛苦似乎已经减轻,甚至可能有一丝麻木。这一丝令人难过的麻木,仿佛是对年轻天真的人初见真实世界时那份孜孜不倦、毫无章法、...
回答于 2024-05-30 20:35
想到一个古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小学时还纳闷儿为什么不是“因祸得福”?现在才明白这古典的含义
回答于 2024-05-30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