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违法性
法律定义
- 虚开发票包括: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发票(《刑法》第205条)。
- 无论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均可能构成犯罪。
不知情≠免责
- 虽然你是“被教着做”,但法律默认成年人应具备基本判断力。除非能证明你完全被胁迫(如生命安全受威胁),否则“不懂法”或“被教唆”不能免除责任。
二、具体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至50万)或没收财产。
- 虚开普通发票:情节严重可处2-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即使未牟利,只要参与开票、传递信息等环节,即可能被认定为共犯。
行政处罚
- 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处0.5倍至5倍罚款。
- 企业可能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影响贷款、招投标等。
信用影响
- 个人信用记录受损,限制高消费、出行(高铁、飞机等)。
三、责任划分关键点
四、自我保护建议
立即停止行为
- 即使已开具部分发票,立即终止后续操作,避免情节加重。
留存证据
- 若被上级或同事要求虚开,保留聊天记录、邮件、录音等,证明自己是被指使(但需注意取证合法性)。
主动补救
- 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并补缴税款(需谨慎,建议先咨询律师)。
离职或举报
- 如无法改变公司行为,可选择离职并向税务局/公安举报(《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
五、长期合规建议
学习基础财税知识
- 了解发票开具的“三流一致”(合同、资金、货物)、发票红冲等基本规则。
设立内控制度
- 如职责分离:开票人与业务审批人分开,避免一人包揽。
定期审计
总结
虚开发票是典型的“高压线”问题,即使作为新手,一旦参与轻则罚款、重则入狱。建议立即与违法行为切割,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协助,并尽快建立合规的财务流程。创业初期更需注重合法经营,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