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法律风险点
无真实交易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22条,虚开发票的核心特征是“无真实交易”或“开具与实际内容不符的发票”。
- 若公司没有实际办公地点、无真实人力外包业务(仅为“代缴社保”),且开票金额由老板随意指定,可能构成“无真实交易虚开”。
- 即使有少量真实业务,若开票金额远高于实际业务量,也属于虚开。
您的个人责任
- 您作为发票开具的直接操作人(需“扫脸”认证),若明知无真实交易仍配合开票,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违法主体,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甚至刑事责任(若涉及税款金额较大)。
公司模式问题
- 人力外包行业的正常逻辑是通过派遣员工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若公司仅有“代缴社保人员”而无实际业务,可能涉嫌利用空壳公司虚开发票。
二、可能的后果
行政处罚
- 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至50万元罚款;若您是直接责任人,可能被处1万至5万元罚款(《发票管理办法》第37条)。
刑事责任
- 虚开发票税款达5万元以上或致使国家税款损失达5千元以上,可能构成《刑法》第205条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第205条之一的虚开发票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征信影响
- 违法行为会被纳入税务、金融征信系统,影响个人贷款、就业等。
三、行动建议
立即停止开票行为
- 避免进一步参与可能违法的操作,尤其不再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如扫脸)配合开票。
收集证据
- 保留老板的指示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开票明细、公司无实际业务的证明(如无办公场所、无真实合同等),以备后续维权或自证。
咨询专业律师
- 向税务或刑事律师详细说明情况,评估个人风险,制定应对方案。
主动向税务机关说明
- 若公司已被调查,配合税务机关提供证据并说明自身被动参与的情况,可能减轻责任(依据《税收征管法》第62条)。
验证公司业务真实性
- 要求公司提供完整的业务合同、资金流水、员工派遣记录等,若无法提供,应拒绝继续合作。
四、总结
您目前的行为存在较高法律风险,建议尽快与公司切割,避免因“挂名”或“协助”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虚开发票是国家严厉打击的行为,切勿因兼职收入而忽视潜在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