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兵志》记载,嘉靖年间全国军籍在册士兵280万,实际能战者不足80万。 到崇祯年间,这个数字更降至30万以下。 以辽东为例,额定兵力9万,实际只有3万余人,其余都是"空饷"。 天启年间,辽东经略熊廷弼查核军籍,发现某营额定1200人,实有仅400人。 这些空额军饷落入将领腰包,却要由实际在编士兵承担更多...
回答于 2025-03-01 09:41
军队里面还有个拖后腿的监军。 监军太监虽然官位不高,但他们代表的是皇帝,因此在大军中拥有极大的权力。 这些太监往往不懂军事,却喜欢插手军队的指挥,导致军队指挥混乱,将士人心涣散。 在松锦之战中,督师洪承畴就因为受到监军太监的掣肘,最终导致了明军的惨败。 而且洪承畴名义上是蓟辽总督,实际能直接...
回答于 2025-03-01 09:36
明朝听起来主要是几个问题:1,指挥官培养不到位,搁现在看就是没有参谋制,没有指挥学院,没有大兵团演习,2,指挥链路权利梳理不清,以文制武,互相钳制,总兵被随意拔高到战役级大将高度。
回答于 2025-03-01 09:31
兵备道相当于军队里的文职军人。 可是别说文职了,就连真军人也不是谁都能胜任统帅的,很多优秀的参谋长都不行。这些参谋长是科班毕业,一路在军队里打熬上来,这都不行。 解放战争聂帅领导晋察冀部队与傅作义作战,屡战屡败。这只聂帅亲自拉起来的队伍,最后集体反对聂帅继续领导。中央不得不派朱老总来亲自坐镇...
回答于 2025-03-01 09:27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得说说明朝的军制。 先从地方开始说起好了。 比如说河南,明朝在河南镇戍了一百个士兵。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一百来人总得吃饭。但是饭如果都靠后勤转运,那就消耗太大了。 咋办呢? 于是朱元璋就让这一百人平时种地屯田,先解决肚子的问题。 就这样,开国的战士放下的刀枪,扛起锄头...
回答于 2025-03-01 09:25
本质上类似于“家庭私有云+边缘计算”的融合形态。这种模式之所以尚未普及,主要受限于以下几个核心矛盾: 一、?技术瓶颈:延迟与带宽的博弈 实时交互的物理限制游戏、视频门禁等场景对延迟极其敏感(人类可感知的延迟阈值约50ms)。即使使用Wi-Fi 6(理论延迟1ms)和5G(空口延迟1ms),实际端到端延迟仍需叠加编解码(H.2...
回答于 2025-02-28 13:05
早该这样了。这件事长远来看,一定会给香港积极影响。 香港公务员月薪显著高于同领域私企是完全不正常的一件事。 公务员薪资高、福利好、稳定,导致应届毕业生都想当公务员,最优秀的人流向了政府,这完全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香港高薪养那么多服务人员,但效果很差。办个身份证都要在政务中心预约,有时要几个月...
回答于 2025-02-28 10:50
(1)人性化。无论是机器人的产品形态还是交互方式都将更加人性化,同时能够敏捷处理人类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 (2)专业化。随着养老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垂直细分,作业功能将更加专业化、特色化; (3)轻量化。随着技术迭代,养老机器人的体积将会更小,移动更灵活; (4)智能化。环境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
回答于 2025-02-28 10:48
康复机器人包括外骨骼机器人、日常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老人日常起居以及保健康复,从功能上看,可分为辅助型和治疗型两种,其中,辅助型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病人、老人、残疾人更好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部分补偿其弱化的功能,而治疗型康复机器人则以恢复病人部分机能为主。
回答于 2025-02-28 10:46
护理机器人可按照功能分类为转移辅助、移动辅助、排泄辅助、照护与联络、洗澡辅助、看护辅助等类型。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抽取、冲水、烘干的清洁流程,为失能患者提供智能全自动化护理服务;喂食机器人使用柔性机械臂拿取餐具、食物,辅助肢体不便老人进食;智能护理床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床面的全自动升降以及...
回答于 2025-02-28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