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基本目的在于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审核,以保障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具体来说,审计的目的包括:保证企业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缺陷,在提供改进建议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和股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总的来说,审计是保障企业和各...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审阅的有限保证是指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阅时,审计人员只对财务报表进行表面审查,不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计验证,因此无法提供与审计同等的保证。具体来说,审阅的有限保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审阅目标的限制:审阅只能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和附加信息等方面的审计工作。2.审...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固有风险指在考虑相关内部控制之前,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由某一事项的内在性质、外在环境等决定的,独立于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在审计中,识别和评估固有风险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并提供决策基础。审计人员在评估固有风险时需要考虑事项的本质、相关法律和法规、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固有风...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管理层应当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所有必要的相关人员。首先,注册会计师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核者和监督者,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做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如果管理层限制了注册会计师接触相关人员,就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适当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如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以及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等,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认其是否真实、准确和合理。其次,审计人员还需要通过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获得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识别并排除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的风险...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隐瞒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或少报某些成本费用,旨在通过虚增利润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隐瞒成本费用是一种不当利润调节行为,违反了财务会计中的完整性认定原则。隐瞒成本费用常常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将某些成本费用记在非成本类账户中,如将广告费用记为销售管理费用。将某些成本费用计入未确认...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审计业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后附财务报表,是因为:1.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评价。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2. 财务报表是企业向外界公开其财务信息的重要途径。财务报表能够直观地展示企业的财务情况,让...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审计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帮助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更好地利用相关信息:1. 建议改进内部控制:审计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后将就如何改进提出建议。2. 建议完善财务报表:审计会检查企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如果存在问题会提出改进建议。3. 建议优化企业经营:审计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审计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保障审计结果的贯彻执行,通过向上级机关汇报、公开透明等方式来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监管和控制。政府审计机关还可以将审计结果上报于立法机关,推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主要是向客户提供审计报告和建议,协...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和完整程度而获得的信息和资料。审计证据的种类包括:会计记录和凭证: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会计文件。物理核查和观察:包括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物理核查和观察。内部控制测试: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回答于 2023-04-25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