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期限是三年。具体来说,根据不同的情况,撤销期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错误行为的撤销期限:当一方在订立合同或者其他民事法律行为时,因为错误导致其意思表示与真实意思不符,可以请求撤销。对于错误行为的撤销,撤销期限为三年。撤销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错误之日起计算。
- 被迫行为的撤销期限:当一方在订立合同或者其他民事法律行为时,因为受到对方的威胁或者利益诱惑而被迫作出意思表示,可以请求撤销。对于被迫行为的撤销,撤销期限同样为三年。撤销期限从受到威胁或者利益诱惑终止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撤销期限届满后,当事人仍未行使撤销权利,那么撤销权利将消失,无法再行撤销。因此,当事人在撤销期限内应及时行使撤销权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期限为三年。在此期限内,当事人可以根据错误行为或者被迫行为的情况,请求撤销该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