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违约责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 合同约定: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可以约定违约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合同约定是确定双方违约责任的首要依据。
- 法律规定: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损失赔偿:违约方应当承担因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损失赔偿的计算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同时考虑违约行为的性质、后果等因素。
- 违约金: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方在违约时需要支付给守约方的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合理,并且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预估金额。
- 利益补偿:在某些情况下,违约方除了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外,还需要支付守约方的利益补偿。利益补偿是对守约方因违约行为而无法获得的利益进行补偿。
- 法院判决:如果双方无法就违约责任达成一致,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决。
总的来说,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违约责任的确定是根据合同约定、法律规定以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的。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以避免违约责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