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四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以下是详细说明和示例:
1. 直线法(平均年限法)
公式: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text{年折旧额} = \frac{\text{原值} - \text{预计残值}}{\text{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预计使用年限原值?预计残值?
累计折旧:每年固定金额累加。
示例:
- 固定资产原值 100 万元,残值 10 万元,使用年限 10 年。
- 年折旧额 = 100?1010=9\frac{100 - 10}{10} = 910100?10?=9 万元/年
- 第 3 年末累计折旧 = 9 × 3 = 27 万元。
2. 工作量法
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text{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frac{\text{原值} - \text{残值}}{\text{预计总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预计总工作量原值?残值?
某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期实际工作量
\text{某期折旧额} = \text{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text{当期实际工作量}
某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期实际工作量
累计折旧:按实际工作量逐期累加。
示例:
- 设备原值 100 万元,残值 10 万元,预计总工时 10,000 小时。
- 单位工时折旧额 = 100?1010,000=0.009\frac{100 - 10}{10,000} = 0.00910,000100?10?=0.009 万元/小时
- 某月使用 200 小时:折旧额 = 0.009 × 200 = 1.8 万元
- 累计折旧按实际使用工时计算。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
公式(前 n-2 年):
年折旧额=账面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text{年折旧额} = \text{账面净值} × \frac{2}{\text{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账面净值×预计使用年限2?
最后两年:转为直线法,将剩余账面净值扣除残值后平均分摊。
示例:
- 设备原值 100 万元,残值 10 万元,使用年限 5 年。
- 第 1 年:折旧额 = 100×25=40100 × \frac{2}{5} = 40100×52?=40 万元
- 第 2 年:折旧额 = (100?40)×25=24(100 - 40) × \frac{2}{5} = 24(100?40)×52?=24 万元
- 第 3 年:折旧额 = (60?24)×25=14.4(60 - 24) × \frac{2}{5} = 14.4(60?24)×52?=14.4 万元
- 第 4、5 年:剩余净值 21.6 万元,扣除残值 10 万后,每年折旧 = 21.6?102=5.8\frac{21.6 - 10}{2} = 5.8221.6?10?=5.8 万元
- 累计折旧逐年累加(如第 3 年末:40 + 24 + 14.4 = 78.4 万元)。
4. 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
公式:
年折旧额=(原值?残值)×剩余使用年数年数总和
\text{年折旧额} = (\text{原值} - \text{残值}) × \frac{\text{剩余使用年数}}{\text{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原值?残值)×年数总和剩余使用年数?
年数总和 = 1 + 2 + ... + n(如使用 5 年,总和为 15)。
示例:
- 设备原值 100 万元,残值 10 万元,使用年限 5 年。
- 第 1 年:折旧额 = (100?10)×515=30(100 - 10) × \frac{5}{15} = 30(100?10)×155?=30 万元
- 第 2 年:折旧额 = 90×415=2490 × \frac{4}{15} = 2490×154?=24 万元
- 第 3 年:折旧额 = 90×315=1890 × \frac{3}{15} = 1890×153?=18 万元
- 第 3 年末累计折旧 = 30 + 24 + 18 = 72 万元。
注意事项:
- 残值:一般为原值的 3%~5%(税法规定不低于 5% 时需注意)。
- 折旧起止: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次月开始计提,处置时停止。
- 方法选择:直线法最常用,加速折旧法适用于技术更新快的资产(如电子设备)。
- 税务影响:不同折旧方法可能影响企业所得税(加速折旧可递延税负)。
若有具体问题(如某方法细节或税务处理),可进一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