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片土地普世教育就是谈奉献讲苦难。一群人吃苦是为了让更多人不吃苦,但后来不用吃苦的把苦转移出去还要教育世人多吃苦吃苦好。信的人“心安理得”“天赋神权”一般的自我陶醉在吃苦里。
比起物质上的舒适享受,她更需要精神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只有把自己置于极度悲惨的境地才能感知,因为她并不相信子女会单纯的孝顺,只有努力证明自己委屈可怜才能得到子女愧疚的保护,这是那个年代的人无法动摇的价值观。
破这种价值观,只能在他们不作妖的时候使劲对她好表孝心,一旦她开始卖惨,适当但明确的拉开距离表现冷淡,等她消停再立刻对她好,绝不能在她闹的时候满足她,和管小孩差不多。
我猜想有可能是长辈的童年因为物质比较缺少…导致他们其实有点缺爱。但因为是我们的长辈,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强大的,却忽略了他们童年可能没有被父母关爱?!?/p>
很多人有“受害者”心态,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就是这样,不停地跟人卖惨,“我如何如何不容易”“生活如何如何苛责我,我多么多么顽强”,把自己放在被动、受害的位置。如果你真的去给他施于援手,那是你傻瓜,因为他只有把自己置于那个心理境地之下,对他来说才是安全的。我碰到很多这样的人,后来免疫了。别上当,他们会很耗人的情感,没有边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