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税的原因很简单:明代的江南士大夫觉得他们的收入地位都是靠自己奋斗(参加科举、十年寒窗)换来的,通过科举从皇帝手上获得的政治权力,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他们就不应该有纳税的义务。至于什么“尔俸尔禄,皆是民脂民膏”,对他们来讲就是屁话一句。
没有他们,皇帝怎么治理天下?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就是我们儒家的道统。什么家国情怀,不存在的。
作为一个垄断集团,乡贤缙绅们掌握了土地资源,通过收租、高利贷、经商就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根本不需要通过满足市场需求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他们不需要技术进步,也不需要更多的市场,只要能政治手段维持他们的垄断特权即可。而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政治手段,垄断集团不需要巧取豪夺,也可以利用文教优势培养出集团代言人并掌控政治权力,然后利用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优势、文化优势。
垄断集团挤占了大量社会资源,使得社会停滞、经济畸形发展,技术倒退,在欧洲崛起并加速发展的情况下,自然会被打得一败涂地,丧权辱国。
这些乡贤缙绅是集权专制最忠实的维护者。但是这个“忠心”是要拿真金白银来换的。如果皇帝不能给,那么这些乡贤缙绅分分钟就会打开城门,让李自成打进北京,让皇帝也不得不在煤山饮恨,自己吊死在歪脖树下。
明朝就是这样一个社会,这些缙绅在朝则为官,在野则为绅,官绅一体,在政治上拥有强大的势力。清朝虽然类似,但是清朝缙绅集团的垄断优势被清初的江南三大案-“通海案、哭庙案和奏销案”收拾的服服帖帖。不然清朝即使不被殖民,也会被这些乡贤缙绅们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