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简称湘,是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战国时期湖南是楚国地域,唐代属于江南道(后改江南西道),唐王朝设置湖南观察使,成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湖南”名称(湖南省是到了清代才有的)。宋代属于荆湖南北两路,元代称为湖广行中书省,清代才称湖南省,后延续至今。
湖南省自清朝以来,边界都是比较稳定的。湖南自宋以来,都是农业大省,明代政府一纸令下,有大量移民迁入湖南,形成了历史上所谓“江西填湖广”的局面(后一句是湖广填四川,这也是如今长沙人称江西人为老表的原因),人口的剧增和湖南本身也适宜种植水稻,湖南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要产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改为“湖南熟、天下足”。(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的移民潮有三次。分别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南北宋的靖康之乱。这都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提供了基础,直到如今,南强北弱的局面一直保持)
湖南是江西的分界线是罗霄山脉,与广东的分界线是南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