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春秋时,晋文公登位,为报当年流亡郑国,未被以礼相待之仇,联合秦国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烛之武对秦穆公说:“郑国和秦国都是晋国的邻国,如晋国灭掉了郑国,实力更加强大,而秦国相应则显得弱小。你们何苦要灭掉郑国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穆公听后很高兴,马上把军队撤走了。因为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后指款待宾客的主人。
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这是烛之武退秦师的典故:
秦国和晋国联军进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郑国在晋国东面,灭了我们,也只是便宜晋国,你秦国得不到好处。既然没有好处,为何不留下郑国,作为你们秦国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以后你们每次来我们这,肯定给你们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所以郑国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东道主。
秦穆公还很讲义气,派大夫杞子带兵协助郑国守城。
只不过没多少年秦国又开始打东道主的主意,联系留守郑国的大夫做内应,派孟明视西乞术他们东征偷袭郑国,结果在殽之战被晋国团灭,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