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流放地确实存在"基础设施跟上是景点,基础设施跟不上就是地狱"的现象,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一些流放地如新疆伊犁等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生活条件确实十分艰苦,被流放者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甚至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那里对他们而言的确是"地狱"。
但另一方面,一些流放地日后成为了重要的城市和景点,如四川夔州(现重庆)。三国时诸葛亮曾被流放至此,但他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业和教育,使夔州成为了巴蜀地区的重镇。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在夔州留下诗文,使其成为历史名城。
总的来说,流放地的生活质量与当时的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但因人而异。有些流放者凭借自身才华和努力,改善了当地的落后面貌,使流放地成为历史景点。但对普通流放者而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厚的生活保障,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