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太阳回归年的实际时长365.2422天相比,每年的误差只有0.0078天(365.25天–365.2422天),实际情形是每年比天象提前0.0078天(折合11.232分钟,)这种微小误差,开始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但是任何细微的误差都禁不住时间上的延续叠加。历法使用时间一长,小误差便累积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汉朝初创,继续使用秦帝国的四分历,但是到了汉武帝时代,日期与天象就有各种对不住——按照四分历的误差推算,大致上每过128年,历法时间就要提前一天。所以两汉期间多次改历。蜀汉政权沿袭的后汉四分历,启用于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运行到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年5月—178年),科学家们用仪器校验,便发现日食、月食的发生时间与历法差了半天多——现在推算是提前17个小时。汉臣刘洪为此编制乾象历。(《晋书·律历志》载:章和中,改为四分,以仪天度,考合符应,时有差跌,日蚀觉过半日。至熹平中,刘洪改为乾象,推天七曜之符,与天地合其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