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历法说起,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对于太阳同归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观测已经非常精确,各方公认一个阳历年是“365天多一点”,具体多了多少,不同观测推算方法的结果略有差异。周朝的科学家们通过圭表观测发现,每过大致365天,太阳实现一个周期性循环,但是每个周期内的太阳影长又不完全一致,每过“四年多一天”才能完全相同。他们据此断定一年为365?天——四年分摊多出来的这一天,因此称之为四分历。(《后汉书· 律历志》载: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是则日行之终。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又四分日之一,为岁之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