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上,他提倡白话文,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并在《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中阐述了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他还研究了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红学,出版了《白话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鉴赏》等著作。
在哲学上,他倡导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主张“大胆假设,细心实证”,“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他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先秦诸子之进化论》等著作中,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在史学上,他运用考据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料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批判,出版了《古文辞类纂》《古代文字考证》《胡适论学近著》等著作。他还对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有所涉猎,撰写了《胡适自传》《胡适年谱长编》《胡适外交文稿》等著作。
在教育上,他曾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他还倡导学术自由,反对政治干预和教条主义。
在政治上,他主张自由主义,参与了五四运动,创办了《努力周报》《独立评论》等刊物,发表了《人权与约法》《我们走那条路》等文章,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和腐败,呼吁建立民主宪政。他曾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出席了联合国制宪会议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为争取国际支持和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