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红衣大炮,其历史渊源确实与西方火炮技术的传入有关。这种重型前膛炮最初并非明朝自主研发,而是通过与外国交流或战争中缴获等方式引入并仿制。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火炮技术发展迅速,荷兰等国在铸炮技术上尤为先进。明朝晚期,随着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增多,以及与西方殖民者的冲突加剧,中国开始接触并接触到这些先进的火炮技术。
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约1621年),明军在对后金作战时首次缴获了荷兰制造的重型火炮,并由当时的军事家、科学家如孙元化等人主导仿制,因其炮身涂以红漆,故被命名为“红衣大炮”。红衣大炮在中国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明朝军队的火力,对明清之际的军事技术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