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亡”是源自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一个术语,主要出现在黄历或通胜(一种传统农历历书)中,通常与择吉避凶的习俗相关联。在古代历法中,每个月都会有一些特定的日子被认为是不宜出行、办大事的日子,"往亡"就是其中之一。 "往亡"一般认为是诸事不宜,特别是忌讳远行和出殡,因为古人相信在这天出行可能会遭遇不测,有去无...
回答于 2024-02-03 20:18
四绝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卓越技艺或景观,它们分别是: 峨眉山的“秀甲天下”: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这里的“秀甲天下”是对峨眉山秀丽景色的高度赞誉。洞庭湖的“岳阳楼记”:北宋时期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和...
回答于 2024-02-03 20:17
闭日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种说法,指的是在黄历中不宜进行重大活动或出行的日子。在黄历中,每一天都有对应的宜忌事项,而“闭日”则被认为是诸事不宜的日子,不适合举办庆典、嫁娶、搬家、动土、开市等重要活动。 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天地间的能量流动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选择一个适宜的时...
回答于 2024-02-03 20:16
平日通常是指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也就是非周末的正常工作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它也可能特指除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外的任何工作日。平日与周末(周六和周日)形成对比,人们在这段时间内通常需要上班、上学等,而周末则多用于休息和休闲活动。
回答于 2024-02-03 20:15
“破日”这个说法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以下列举两种常见的解释: 在中国的传统历法中,破日通常指的是不宜进行重要活动或庆典的日子。根据黄历(也叫农历或阴历)的择吉习俗,每一天都有对应的宜忌事项,如嫁娶、开市、动土等,如果某一天被标记为不宜行事,则称作“破日”、“黑道凶日”或者“煞日”。在某些网...
回答于 2024-02-03 20:15
四离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指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的前一天。在古代农耕文化中,人们认为这四天是季节更替的重要转折点,天地之气交换,气候无常,不适宜进行一些重要的农事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大事。 具体来说,“四离”包括: 春分前一日为“离日”,此时阳气渐盛,阴气渐消,但尚未完...
回答于 2024-02-03 20:14
五墓,又称五库或五鬼,是中国传统风水学术语,主要应用于阴宅(坟墓)和阳宅(住宅)的风水布局中。在四柱八字命理学中,也有“五墓”的概念,通常指五行墓地,即金墓在丑、木墓在未、火墓在戌、水墓在辰、土墓在戌。 在风水学中,五墓指的是五个特定的方位,与八卦及二十四山向相结合,代表着不同的能量状态和影响。在阴宅...
回答于 2024-02-03 20:13
在中国传统择吉文化中,寅日是否为好日子,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相关的习俗讲究。 寅日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它只是干支纪日法中的一种标记方式。但在传统的风水命理学、择吉术数以及各地民俗信仰中,不同的日期可能与特定的寓意或适宜事项相关联。例如,在某些地方或场合,寅日可能会因与天狗...
回答于 2024-02-03 20:12
寅日是中国传统干支纪日法中的一种表述,干支纪日法是将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搭配,用于标记日期。 "寅"是地支中的第三个,代表时间段为凌晨3时至5时,同时也对应生肖中的“虎”。当农历日期与地支“寅”相配时,即称为“寅日”。比如...
回答于 2024-02-03 20:12
在传统中国择日术数和民间习俗中,天狗被认为是不吉之物,象征着灾祸、损耗或不利之事。寅日忌讳祭祀与天狗有关的传说故事,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是: 据《搜神记》等古籍记载,天狗星被认为会带来灾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和家畜不利。寅日(即十二地支中的“寅”与农历日期相配之日)在古代天文历法中往往与“天狗蚀日”或“...
回答于 2024-02-03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