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是每年的4月24日。该日期是因为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航天技术发展的新时代。从此,这一天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纪念日和庆祝日。
回答于 2023-04-10 08:02
预计神州4号的空间站将是中国空间站的核心模块之一,可以担任多种重要的载人飞行和科学实验任务。它将具备较高的载人居住和作业能力,并且内部配备多种先进的科技设备。具体来说,神州4号空间站可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特点:首先,它将继续提供载人空间实验和应用环境,支持多样化的科学研究和应用需求。其次,它将加强对...
回答于 2023-04-10 07:56
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在文学艺术、科技文献等各个领域中普及使用白话,这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白话文运动从句子结构、词汇和语言形式方面对古典文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静态,易于理解,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回答于 2023-04-10 07:36
五四青年领袖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和发展具有多个重要的启示。首先,他们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继续推进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其次,五四青年领袖的主张和实践也提醒我们要拥抱变革,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变化,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此外,五四青年领...
回答于 2023-04-10 07:32
嫦娥五号的着陆器、上升器和轨道器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1. 着陆器:采用了数项专利技术,能够在月球表面完成自主、精准着陆;2. 上升器:具备了较高的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能够从月面绕月飞行,并将采集的样品送回轨道器进行转移;3. 轨道器:搭载了多种科学载荷,能够拍摄月球全景照片、获取月球表面物质成分、结构等多方面...
回答于 2023-04-10 07:31
五四青年斗争的参与者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学生和教师等,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政治家。比较典型的代表包括: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且在思想上提倡科学和民主;胡适——中国近代文学和翻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担任北大英文系教授等职务,提倡“言必信,行必果”等精神;鲁迅——中...
回答于 2023-04-10 07:11
天宫二号是中国空间实验室的第二代,其设计目标主要是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奠定技术基础。因此,在设计上与天和核心舱有所不同。首先,天宫二号相比天和核心舱更加大型化,其实验舱和资源舱要更长、更宽、更高。其次,在科学实验方面,天宫二号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和学科,并有更强的实验任务,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
回答于 2023-04-10 07:07
神州号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中国的载人航天探索,助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具体执行任务过程中,神州号的任务包括:开展载人飞行技术验证和航天医学实验、开展空间环境和应用物理实验、开展空间材料和微重力生物实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和测试、开展宇航员的工程技能和科学文化教育等。
回答于 2023-04-10 07:05
五四青年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各地的学生、教师和知识分子等,他们是以群众为基础的广泛运动参与者。这些人通过组织抗议、发表文章、举行示威游行等方式来参与这次运动,表达自己的诉求。代表性的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代表性的组织包括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等。
回答于 2023-04-10 06:59
李大钊(1888-1927),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曾赴日本留学,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开始参加社会运动。回国后,他成为了中国左翼运动的知名人士,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向群众宣传革命的正确立场和方针”等观点,并...
回答于 2023-04-10 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