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太少见了。 一定要我说的话,强于双非出身的211全日制吧,但是不如985全日制。 因为985出身读985非全日制,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985本身保研率就高,加上高考985的学习能力,考研高分应该不算太难。 另外,985本科,调剂阶段非常吃香。如果这样还读了非全日制,我估计你是金融类吧,那个竞争确实可怕。...
回答于 2024-03-05 21:25
另外注意下,是不是调剂的非全日制?要看学校了,计算机300多分的985院校也有。 比如,我2020年我考的计算机院线都是340分,比去年多了得有20分,上岸的非全日制普遍在350分以上,全日制在360以上,其实985非全和全最低分数差别不大,也就十分左右,毕竟都要过院线才行。
回答于 2024-03-05 21:20
知识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是指在一个组织、行业或地区内部的知识和信息无形中从一个实体转移到另一个实体的现象。这种溢出通常是无偿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发生,如员工流动、合作研发、非正式交流、论文发表、会议、专利文献等。 知识溢出的特点是: 非竞争性:知识的使用通常是非竞争性的,即一个实体的使用并不...
回答于 2024-03-05 20:16
"自戕"(自杀)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ì shā”,意思是指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自"表示自己,"戕"在古汉语中有伤害、杀害的意思。所以"自戕"直译就是自己伤害自己或自己杀害自己。在现代汉语中,通常使用“自杀”这个词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自杀是一个严肃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包括精...
回答于 2024-03-02 12:04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的名句,用来描绘冬日雪后北国壮丽的雪景。 “山舞银蛇”,这里的“山”指的是北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在大雪覆盖下,远望过去如同一条条银白色的巨蛇在翩翩起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雪后群山蜿蜒曲折、银装素裹的景象。 “原驰蜡像”,“原”指的是广阔的平原地带...
回答于 2024-02-26 09:58
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中的“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一句,其含义是形容雪花虽然在形态上与人们常见的富丽堂皇的花朵不同,没有繁复华美的花瓣和鲜艳的颜色,但它源自天际,生于云端,自有其独特的高洁与孤傲。这里的“根芽”指的是雪花生成的源头,而“不是人间富贵花”则表达了雪花与世俗繁华、权贵荣华之间的疏离...
回答于 2024-02-26 09:57
黄庚的这句诗“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富含深邃哲理。具体解释如下: "江山不夜月千里":这里的“江山”指的是江河山川,借代整个大地景象;“不夜”是指大雪纷飞时,洁白的雪光映照下,使得夜晚如同白昼,一片明亮;“月千里”则是形容明月照耀下的雪景,仿佛月光洒遍千里江山,展现出宏大而...
回答于 2024-02-26 09:56
陆游的这首诗《冲雪至余庆觉林雪连日不止》中的“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这两句描绘了雪景之美,富含禅意与哲理。 "山前千顷谁种玉",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大雪覆盖下的广阔田野比作晶莹剔透、无边无际的白玉。千顷白雪皑皑的景象仿佛是有人在山前精心种植的一片巨大玉石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雪后大地的纯净与壮丽...
回答于 2024-02-26 09:55
这句诗是宋代诗人张元所作《雪》中的诗句,原句为“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在这首诗中,“玉龙”是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情景,将其比作英勇奋战的白色巨龙。 “战退玉龙三百万”,这里形容雪下得极为猛烈,如同三百万条玉龙在天空中激烈战斗后纷纷败退,生动展现了大雪纷飞、铺天盖地的壮阔景象。 “败...
回答于 2024-02-26 09:54
李商隐的《对雪二首》其一中的这两句诗“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 "旋扑珠帘过粉墙",这里的“旋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花迅疾而有力地撞击珠帘、穿越粉墙的画面。雪花如同被风吹动般瞬间扑打在珠帘上,然后又越过那粉白的墙壁,展现出动态之美。 "轻于柳絮重于霜",则是通过对比来描述雪花...
回答于 2024-02-26 09:53